【改造】建德综合行政执法局“三大工程”吹响“厕所革命”冲锋号
▲“临江公厕”被评为“全国最美公厕”
一、提高站位强落实
拉高标杆,精准定位,将“公厕革命”作为新安江5A景区创建的“一号工程”。把公厕管理作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重要内容,主动接管江滨公园和高速出口的12座公厕,打破过去部门条块分散管理现状,统筹实施城区公厕一体化管理,形成由城管牵头,相关部门密切配合,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。
二、规划先行强需求
依据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》,修编完成《建德市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》(2014—2020)。通过重新配置规划,科学布点,有效解决目前公厕布局不合理、房产开发标准不配套、社会公厕监管难、导向标志欠缺等问题,实现新安江主城区公厕由44座达到66座,其中一类公厕15座,二类公厕51座。
三、规范管理强机制
确定标准抓规范,坚持“三分建七分管”原则,以《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》为行业标准,制定《城区公厕卫生保洁标准及考核办法》,落实公厕管护岗位责任制,对开放时间、工作内容、卫生管理标准、保洁员作业标准等作出规范。同时,成立公厕管理考核小组,按照“日检查、周评比、月考核”考评要求,对公厕管理员的平时维护情况进行统一考核,对设施破损、厕所异味等不达标问题限期整改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确保公厕始终保持“六净六无”。
二积极培育公厕文化,用心打造“文明工程”
一、规范设置展示文明
按照“功能完善、干净整洁、环境舒适、标识统一”原则,对城区公厕指示牌推陈出新,从板式、规格、标志形象及色彩搭配上进行统一,通过指示牌文化宣传,倡导市民讲文明、爱卫生的习惯。截至目前,共更换公厕标识和指示牌243块,全部实现“亮灯”。
二、文化宣传传承文明
强化公厕文化阵地建设,开展公厕文化宣传,在新安江主城区44座公厕内部全部张贴“卡通式”文明标语,形成积极、健康的旅游厕所文化。按照“干净整洁无味”要求,在南山公厕、半岛公厕、码头公厕等30座公厕外墙张贴如厕指南和文明公约,强化文明如厕教育,引导游客和群众爱护厕所设施设备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。
三、营造氛围倡导文明
开展“星级公厕卫生评比”活动,每季按照评比结果表彰“最佳公厕管理员”,培育公厕保洁团队“宁愿一人脏,换来万人洁”的吃苦耐劳精神。将公厕管理员姓名、照片、工作职责等上墙,提升服务水平,增加社会认同感。2014年以来,先后有10座公厕被评为“星级公厕”,15人次被评为“最佳公厕管理员”。2014年,新安江环卫所被评为“全国环卫文化建设先进单位”。
以“小厕所,大民生”为导向,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创建要求,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公厕照明设施、指示牌、门窗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,每年对3至4座公厕进行提升改造,不断强化公厕基础设施建设。通过环境提升,新安江主城区一类公厕由原先3座达到6座,二类公厕由原先20座达到38座,城市品位不断提升。
在程周坞康北公厕、华园公厕和码头公厕设置“第三卫生间”,配备儿童坐便器和婴儿安全座椅,墙上安装可折叠婴儿护理台,解决特殊群体如厕需求,让“方便”更方便,不断提升公厕精细化服务水平。积极践行人文关怀,完善配套设施,新安江主城区36座公厕开通无障碍通道,设立无障碍卫生间,方便残疾人出入和使用,占公厕总量的81.8%。
依托江滨公园独特优势,结合竹林意境、珍贵树种进行绿化美化布置,因地制宜增加休憩驿站。通过在公厕内摆放绿植,提供免费WIFI和寄存物品等便民服务,打造“一厕一景”公厕样板工程。目前,已成功打造临江公厕、南山公厕、半岛公厕、码头公厕、康北公厕等5座公厕,赢得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的点赞。同时,开发“贴心城管APP”软件,外地游客可通过APP“找找公厕”和建德城管微信公众号城市帮帮帮“公厕向导”,随时随地查询一公里范围内公厕分布等信息,破解公厕服务“最后一米”难题,更好满足市民、游客的需求。(省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)